欢迎来到PO18小说

手机版

PO18小说 > 穿越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314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14页

    “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

    楼喻的眼睛微圆,偏向杏眼,显得格外清亮,加上睫毛纤长浓密,仿佛自带眼线,为这双眼平添几分深邃。

    楼秩微愣。

    他这族弟虽草包了些,但生得着实不俗。

    不由心道:若是日后大业可成,留这样无能又赏心悦目的人待在京城倒也挺不错的。

    “难道你不想留在京城?让所有人都匍匐在你的脚下?”

    楼喻想了想,耿直回道:“这个太难了。臣在庆州挺自在的。”

    “自在?”楼秩嗤笑,“楼喻,你们藩王如今毫无权势,恐怕在封地也少不了被人欺负吧?”

    被人一而再再而三“伤口撒盐”,楼喻终于忍不住起身:“三殿下,臣还有要事在身,恕臣无礼,先行告退。”

    “楼喻!”

    楼秩叫住他,露出胜券在握般的笑容。

    “如果说,我能给你一切你想要的呢?”

    楼喻:“……”

    口气太大,有点听不下去了。

    他强忍不耐,转身冷冷问:“比如?”

    “我会让所有人都敬你、畏你、讨好你,怎么样?”

    楼秩不信他不心动。

    楼喻捏紧拳头,眸色纠结。

    他紧紧盯着楼秩,停顿半晌,终于问出口:“你想让我做什么?”

    楼秩笑得极为温和:“我需要你到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尊我为主。”

    楼喻:“……”

    他明白了。

    楼秩想夺权,但他又不是太子,名不正言不顺的,很有可能会被天下人诟病。

    本来嘛,只要能当上皇帝,诟病不诟病的没什么大不了。

    但谁不爱惜羽毛呢?

    楼秩想要个好名声。

    这时候,就需要旁边有人为他说话了。

    最有力度的声音就是来自宗室的支持。

    如今的皇族宗室里,除却京城这一脉,还有其他各地的旁支。

    在这些旁支中,而今唯有楼喻因立功而扬名天下。

    如果届时楼喻率先承认楼秩登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对楼秩来说便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即便不太强,那也聊胜于无。

    “不愿意?”

    见楼喻默不作声,楼秩淡下笑意。

    楼喻却摇摇头,故意道:“可是,陛下身体还很康健,再不济,还有太子……”

    这话戳中楼秩痛处。

    他冷下脸:“楼喻,你想想你现在的处境,想想那些肆意欺辱你的嘴脸,你难道还要继续苟延残喘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楼喻神情有一瞬间的扭曲,眸中隐现愤懑和怒意。

    他捏紧拳头,红着眼睛问:“我凭什么相信你?”

    楼秩欣赏着他的神情,轻慢道:“除了相信我,你还有别的选择吗?”

    楼喻:“你对自己就那么有信心?”

    “呵。”楼秩低首呷一口清茶,面容氤氲在雾气中,并未回答。

    但他的神态已经表明了一切。

    楼喻目中隐露贪婪:“做生意也得先交定金,不知三殿下能否拿出定金?”

    见他如此,楼秩对他轻视更甚,随意回道:“不用急,在你离京之前,自会送去行馆。”

    楼喻盯着他:“说话算话。”

    “你可以走了。”楼秩下逐客令。

    又过几日,五十禁卫军护着杜芝的遗体回京。即便是冬日,经过这么长时间,杜芝的尸体也有些腐烂了。

    杜夫人虽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在见到杜芝尸体后,还是晕了过去。

    杜家兵荒马乱,一片狼藉。

    而这边,使团其余人也都回到京城。

    该封的封,该赏的赏,大家全都喜气洋洋。

    十二月廿一,皇帝在文德殿设宴庆功。

    楼喻在宴席上见到了太子。

    太子眉目清朗,气质温和,与楼秩差别很大。

    他待谁都很和气,看向楼喻时,还点头笑了笑。

    宴席结束当晚,楼喻回到行馆。

    有人送来一个木匣子。

    里头全是黄金。

    是楼秩答应送来的定金。

    楼喻开开心心地收下了。

    十二月廿二,楼喻离开行馆,率十数位随从护卫,骑马行至风波亭外。

    一人玄衣墨发,已静立等候。

    楼喻笑问:“等了多久?”

    “刚来。”

    霍延笑答一句,翻身上马,与楼喻并辔而行。

    冯二笔缀在后头,心中哀叹一声。

    殿下身边的位置,又被霍延给抢走了!

    十二月廿七,楼喻一行人抵达庆州城。

    看着熟悉的城楼,李树等人纷纷热泪盈眶。

    他们终于回家了!

    离开庆州两个多月,又正值年关,楼喻的桌案上已经堆积了不少公文报告,都等着他去处理。

    刚回来就忙得脚不沾地。

    手下的主管们都来向他汇报工作。

    楼喻索性开了个集体会议。

    会议上,户、农、工、财务等部门分别进行了年终总结,汇报了今年庆州和沧州两地的各方面变化。

    只有军部和暗部不在其列。

    这两者都属于机密,一般都单独向楼喻做汇报。

    其余几部的工作互有交叉,大家在会议上倒是可以彼此交流、集思广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