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18小说

手机版

PO18小说 > 穿越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430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30页

    可现在不一样了。

    驿卒们为百姓寄送物件,穿着统一的官方制服,看着特别精神,特别威风。

    老百姓知道他们是为官府办事的人,大多对他们格外尊敬有礼,还会笑着感激他们。

    驿卒们心里很有成就感,工作起来更加卖力。

    八州官道上,常见顺通物流的车马络绎不绝。

    因为是官方的车辆,过收费站时都不用收费。

    商人们是精明的。

    他们看出了顺通物流的潜力和保障。

    最关键的是,顺通实惠。

    可是,顺通好像一直只做老百姓的生意啊。

    他们便多方打听,想问问官方的意思。

    自官道和物流的运营步入正轨后,楼喻便在各州衙门增设了一个交通部。

    总衙的交通部部长是个新面孔,叫樊克。

    樊克以前专门负责庆军的军需调度工作,认真研究过各地的路径,在物资调配上非常有经验,是个相当有本事的人。

    经举荐加考核后,楼喻破例提拔他成为交通部部长,负责统筹八州官道的运营、保养、维修、治安等一系列工作,还要负责八州物流体系的发展和改进。

    樊克对楼喻本就敬慕有加,被调来总衙工作,能近距离接触楼喻,心中激动自不必多说。

    他认真勤勉,心思缜密,力求将工作做到极致。

    在上一次的会议上,楼喻着重强调了基层调研的重要性,樊克便牢牢记在心里。

    他派手下人去调研,没多久手下人就给他带回了消息。

    说是近日有不少商铺掌柜,都去寄存点询问能不能寄送大宗货物。

    樊克立刻就捕捉到了商机。

    顺通物流对老百姓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对商人不一定需要啊。

    他根据八州的物流体系,先规划出运送大宗货物的最佳模式,这才去求见楼喻。

    冯二笔守在内堂外,拦住他道:“樊部长请稍等,王爷和霍统领在内商议军务。”

    樊克只好在外等。

    屋内霍延耳力敏锐,听到门外动静,正好军务商讨已近尾声,他便对楼喻道:“樊部长在外等候。”

    楼喻笑看他:“你这就要回营了?”

    霍延自然不愿离开他,但刚才商议的事情,他想尽快回营落实。

    遂擒住楼喻的手,在他指上亲了一下,眸色深深道:“待事情忙完,阿喻,咱们再……”

    楼喻拽他衣领,凑近道:“再什么?”

    “再夜谈军务,如何?”

    楼喻挑眉:“事情是做不完的,正好樊克来了,我正有事与你二人一同商量,你留下,等开完会,随我一起回家。”

    霍延眸光瞬间大亮,毫不犹豫应下。

    “那我去叫樊克进来。”

    他转身就走,却被楼喻拽回来,未及反应过来,只觉唇上一软,触之即离。

    楼喻逗过就扔,推他:“去叫人吧。”

    霍延:“……”

    若非内堂乃办公重地,他早就将人扣在桌案上了。

    樊克得到传召,立刻恭敬入了内堂。

    内堂中,王爷正襟危坐,霍统领神色凛然。

    他忙俯首行礼。

    “坐下说话。”楼喻神色温和道。

    樊克坐下后,恭谨汇报:“禀王爷,属下经调研后发现,有不少商铺都想与顺通物流合作,属下斗胆进言,若是顺通物流能与商铺交易,或许能扩大顺通物流的影响力,于运营有利。”

    楼喻眉梢微动。

    他本来就有这个打算。

    顺通物流体系的建立,一半是为民生,一半是为战时或天灾时期做准备。

    而今民生方面的运营已初见成效,他正想试一试另一半的功能能否顺利实现。

    不管是战时还是天灾,所需物资都属于大宗范畴。

    比起轻巧的信件货物,大宗物资运送极为耗时耗力。

    楼喻已心有成算,却还是想听听樊克的建议。

    他便鼓励地望向樊克。

    “你且说说看。”

    第九十四章

    战时的物流体系,是以宜州为中心的。

    根据楼喻目前的规划,庆州和京城日后必有一战。

    宜州作为仓储基地和物流中转站,会极大提高军需后勤的运转效率。

    这个无需多言。

    樊克要说的是,各州之间大宗货物的运输模式。

    “王爷,属下以为,若是八州之间各自分别运输,可能会造成运输路线的重叠和多余。”

    楼喻颔首道:“再说得详细点。”

    樊克恭敬道:“请允许属下用例图说明。”

    “好。”

    樊克便将自己画的路径图铺至桌案上。

    八州的官道与各个寄存点的位置一目了然。

    楼喻心里暗赞一声。

    “王爷请看。”樊克指尖在图纸上滑动,“假设庆州要运玻璃往其余七州,吉州要运肉松往其余七州,沧州要运粮食往其余七州,若是各自为政,加起来则要运送二十一趟。”

    “不错。”

    樊克继续道:“可若是将宜州作为中转之地,让三州货物集中于此,便可省去诸多繁冗。”

    楼喻由衷笑了:“好主意。”

    庆州的玻璃、吉州的肉松、沧州的粮食先全部运往宜州仓库,加起来不过三趟,且路程较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