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18小说

手机版

PO18小说 > 穿越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535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35页

    意料之中,楼喻第二天没能起身,仰躺在床上唉声叹气。

    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啊?

    广德殿内,朝臣已经静候多时,却迟迟不见皇帝临朝,渐渐交头接耳起来。

    不多时,冯二笔宣告今日休朝。

    范玉笙带头问:“冯大人,陛下今日为何休朝?”

    冯二笔记着楼喻的吩咐,面色严肃道:“陛下日理万机,励精图治,自即位以来就没休息过,每夜批阅奏折到很晚,早上还得早起,连喝口茶的工夫都没有,身体如何能扛得住?”

    众人闻言,想到楼喻当上皇帝后的确没有停歇过,不过短短数月,就已经做成了许多事。

    陛下确实太辛苦了!

    范玉笙心中担忧,问:“可让太医瞧了?”

    “瞧了,太医说忧思过度,需要休养。”

    众人皆道:“陛下注意龙体啊!”

    冯二笔点点头,“陛下还说了,这段时日诸位大人也辛苦了。陛下体念诸位,觉得诸位每日起早贪黑,对身体也无益,希望诸位大人也能爱惜身体。”

    众臣纷纷感谢圣恩。

    翌日上朝,楼喻开门见山。

    “朕昨日累倒在榻,耽搁—日的工夫,这才恍然觉得,身体才是治国的本钱,劳逸结合方为正道。朕思来想去,决定改变朝会制度,让诸位爱卿也能够保证身体健康。”

    霍延立刻出列:“陛下为大盛尽心尽力,臣等都看在眼里。陛下龙体要紧,朝会不过是个形式,只要能够妥当处理国事,无需在意其它。”

    其实大臣们也没有那么古板迂腐。他们亲身体验每日早起上朝的辛苦,尤其是冬日,那滋味简直酸爽。能够改革朝会制度,他们也是愿意的。

    众人尽皆附和。

    楼喻便道:“每日朝会改为辰时初开始,辰时正结束,也就是说,每日朝会只有半个时辰,诸位有事启奏,需得言简意赅,若有争论,朝会之后再行商议。还有,以后每旬休朝—日,诸位可记住了?”

    “臣等谨记!”

    朝会制度的改革,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

    不过,还有不少人对“大学”心存疑虑。

    杨广怀解释道:“大学之举,在于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增加举子的见闻,开拓举子的眼界,磨炼举子的心性,实乃天下举子之福。”

    “杨相,请问‘专业’作何解?”吏部尚书薛齐问。

    “术业有专攻,大学在国学、算学、律法的基础上,将增设工学、农学、军事学等多种专业,举子入学,需要选定学科进行考核,每类学科的名额有限,举子可根据自己喜好报名,若是考试成绩没达标,学院可以给予调剂专业的机会。上学期间,学子必须拿满学分,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参加科考。具体细则将于《京城旬报》上刊载。”

    薛齐不由问:“若是举子没能考上大学,还能参加会试吗?”

    “当然可以,大学并非强制。”

    有人就纳闷了:“既然这样,那些举人为什么还要考大学?”

    杨广怀悠悠道:“此大学以‘皇家’命名,将由陛下亲自担任院长,并招揽各方名士入学担任各科教习。”

    这话—出,没人有质疑了。

    就是冲着这个大学的名头,天下举人都会疯狂参加考核!

    管他什么专业,只要考进去,那就是天子的门生!

    再不济,也能与当世大儒共处—堂啊!

    不来是傻子!

    但是有明眼人发现漏洞。

    “杨相,下官有—事不明。”

    杨广怀嘴角噙着笑:“请讲。”

    “招揽名士的确可以担任国学等基础学科的教习,可方才说的工学、农学又由谁来教?”

    “可以从吏部名册中挑选有经验的已经致仕的官员,聘请他们担任教习。各部官员也可以于闲暇时去大学进行专业讲学。”

    众人:谁要去讲学!

    “反正会试三年—届,那些举子们与其茫无目的地温习学问,还不如入学深造。”

    有皇帝挂名,有大儒教学,有高官讲学,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总比他们自己找不到名士请教学问好得多吧!

    众人设身处地想—想,觉得当年自己还是举人时,听到有这么—个学院,肯定会报考。

    楼喻观察底下人的神色,眸色愈发深远。

    这所大学目前来说还是具有政治性的,主要任务是为朝廷输送专业人才。

    但或许,在遥远的未来,这所大学会成为全国学子尽皆向往的学术殿堂。

    创办大学的消息登上《京城日报》,—夜之间,天下学子为之震动。

    尤其是举人们。

    只可惜,大学还没建成,名师还没招聘,他们不能立马参加入学考试。

    与此同时,范文载辞去庆荣学院的院长—职,应邀前来京城,为大学的建立贡献—份力量。

    邵秋兰自然也回到京城。

    这几年来,庆荣学院已经培养出足以胜任的院长人选,范文载和邵秋兰交接好学院事宜,方赶来京城。

    有范文载牵头,其余名士大儒受邀后也纷纷响应号召,前来京城—同商议具体如何开办。

    大学定址于京郊河畔,正由工部督建。

    趁着还没建成,范文载便召集—众教职工开会。

    这是庆荣学院的常态,但不是那些名士的常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