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18小说

手机版

PO18小说 > 重生 > 重生后贵女专注打脸 > 第347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47页

    徐琳琅点了点头,告诉朱棣,无论他做什么样的决定,她都会支持他。

    若是事成,她们一家继续过现世安稳的日子。

    若是败,她们把儿女们送到没人认识的地方,徐琳琅会陪着他同归于尽。

    徐琳琅知道朱棣想说的是什么。

    他想要这江山。

    得了江山,他才能实现他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愿望。

    于是,朱棣调集兵马出征。

    徐琳琅和她们的儿子镇守北平。

    果然如徐琳琅所料,朱棣是最适合打仗的人,他带领的队伍,胜多败少,节节进逼应天府。

    徐琳琅的弟弟徐增寿为朱棣传递了不少应天府城内的消息,和朱棣里应外合,大大强大了朱棣的力量。

    曹国公之子李景隆见正面打战不行,绕到朱棣后方,带兵直逼北平。

    人人都知道,这世上,对朱棣最重要的,就是徐琳琅。

    若是能抓住徐琳琅,让徐琳琅做了俘虏,那么,便是让朱棣做什么朱棣就会做什么。

    朱棣可用的大将都被带走了,北平防守薄弱,攻下北平城,活捉徐琳琅,简直是易如反掌。

    李景隆已经看到了自己办成此事逼着朱棣投降之后,建文帝对自己的加官进爵,到时候,自己岂不是像徐达一样,成为大明第一大将了。

    他要让朱棣向他投向,他要看到朱棣投降的模样。

    年少时,徐琳琅何尝又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姑娘,然而,却别朱棣那小子捷足先登了。

    他要让徐琳琅看看,他是比朱棣更聪慧、更会打仗的人。

    李景隆带着大军,跋山涉水,攻到了北平城下。

    李景隆早已派人打探过,北平城内的守备军力,不过一万,而他带了五十万大军。

    燕王的人就算是再有本事,也难以以一当五十。

    更何况,北平城内,并无可堪大用之将才。

    这招奇袭敌后,必然会彻底为皇帝解决燕王这个心腹大患。

    李景隆信心满满,带着大军在城外稍作休整,便下令攻城。

    然而,令李景隆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攻打北平城,根本不像是他想象中那样易如反掌。

    北平城上的士兵搭好了弓箭,源源不断的往下射着箭。

    这本也无大碍。

    可是要命的是,城墙之上,还有无数穿着布衣的百姓往来穿梭,他们都提着木桶,沿着城墙。城门处往下浇水。

    此时,正是数九寒冬的天气。滴水成冰。

    一桶桶水浇下去,很快,城墙上就结起了又光滑又厚的冰。

    攻城的云梯根本搭不在城墙上,侥幸搭上几个,城墙上的百姓,便只管朝着攻城的士兵浇水。

    这样的天气,被浇上水的衣服很快便结了冰,就算是再勇武的战士,也支撑不住了。

    李景隆带来的士兵,多是来自南地,哪里受的了北平冬天的冷,更受不了穿上结了冰的衣裳。

    兵家常用的法子是向城墙下扔火把,但火把要花不少银子,而且一旦不够,敌人便很快攻打上来。

    然而,用水攻,只需在城内的离城墙近的几处河边建起水车,把水吊道城墙之上即可,根本花不了多少银子,水更是用多少有多少。

    浇下去的水,不单能让攻城的士兵失去作战的力气,更能加固城墙。

    五十万大军,对北平城,久攻不下。

    良久,休战。

    李景隆远远看到城墙之上出现一个挽着高髻的妇人。

    尽管是一身妇人装束,那人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样子。

    李景隆呆呆的望着那道身影,那便是他年少时候魂牵梦萦的身影。

    北平城的士兵用绳子放了使臣下去,给李景隆递了书信。

    李景隆打开书信,是徐琳琅的字迹:

    景隆兄,别来无恙。

    此战燕王殿下与我,

    已占三九节气之天时,

    城墙内河之地利,

    百姓拥护之人和,

    君已无胜之希冀。

    愿君惜士兵之命,

    若君执意围剿,

    唯有久攻不下之结果,

    再过两日,燕王领兵回杀,

    孰胜孰败,

    君心甚明。

    愿景隆兄思虑周全。

    另问令妹瑱瑱安。

    妹:徐琳琅。

    李景隆遥望城墙上的身影,知道这用水的法子,便是徐琳琅的主意了。

    李景隆写信塞给了使臣,让他带给了城墙之上的徐琳琅。

    李景隆说,朱棣哪有那么容易杀会来,他正在南地的战场和皇上的人缠斗,根本无法脱身。

    他只需带着大军等到春来冰消,攻下北平,易如反掌。

    徐琳琅看了信,嘴角扯出一抹笑。

    就算是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大军又何妨。

    五十万大军,不一定就能用的上五十万。

    今日着了水受了寒的士兵约莫十万有余。

    李景隆的粮草也撑不到春天。

    夜里,徐琳琅派人再北平城墙上唱起了南地各方的歌曲。

    在不远处扎营的南地士兵,饥寒交迫,听到歌声,一个一个,都思念起家乡来。

    第二日的晚上,有又诸多姑娘在城墙上一起念了一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