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18小说

手机版

PO18小说 > 历史 > 玉金记 > 第580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80页

    国家大事还得永王来定夺。

    这也是这么多年约定俗成的惯例。

    以前高太傅在朝的时候还能够和永王争一争,如今高老太爷致仕多年,只挂着个太傅的名头。

    当然了,众人都听永王的,主要还是因为永王处理事情得当,能分得清轻重缓急,让人信服。

    近一年来,朝堂上的风向渐渐有了变化,并不是有人想要和永王平分秋色,而是永王觉得皇上渐渐长大,很多大事都应该由皇上来决定。

    于是便有了如下情形。

    “皇上,依您的圣断此事该如何处理?”

    “这……还是叔父定夺吧!”

    “皇上乃一国之君,这样的大事该由您来决定。”

    “寡人考虑不周,恐贻误了国事。还是叔父代为处理吧。”

    “臣已年迈,百姓和臣子们都盼望着皇上早早亲政。所谓君王之肩不可稍憩,君王之责不可旁贷。先时臣越俎代庖,实为不得已。还请皇上以天下为念,以百姓为念,早日担起大任。”

    “叔父春秋正盛,哪里老迈了呢?况且我明年巡幸天下之后才正式亲政,这是之前就商量好的。”

    叔侄两个人如此僵持,旁边的大臣们自然要站出来劝谏。

    皇上无法,只得妥协道:“如此大事由叔父来决断,我处理一些小事总可以了吧?”

    皇上都这么说了,大臣们也不好驳回。想来也是,总要有一个过场,才能水到渠成。

    等永王处理了几件大事之后,众人不禁面面相觑。

    因为能上朝堂的必然都是大事,哪有什么小事让皇上处理的。

    几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使眼色,大约是要给皇上台阶下。

    最后还是高明臣开了口:“三日后到京郊祭天,皇上是要乘马去还是坐轿子?”

    “往年都是坐轿子的,今年也还是坐轿子吧。”皇上想了想说:“否则风太硬,朕只怕怕吃不消。”

    “如此,臣便命人准备龙辇。”高明臣应道。

    高大老爷正要回到队列中,皇上开口了:“高爱卿且慢,朕有话要问你。”

    “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高家人对皇上一向如此敬畏谦恭。

    “你家的小少爷现还在太学里吗?你什么时候准他下场呢?”皇上饶有趣味地问。

    朝臣们都知道,高家的小少爷其实是高明臣的亲生儿子,皇上也是知道的。

    “此子顽劣异常,毫无真才实学。臣不愿他抛头露面沽名钓誉。还是再杀几年性子再放出来吧!”高大老爷一提吉星就头疼,更那堪皇上在朝堂之上提起这个混世魔王。

    “爱卿太过自谦了,我听说你家小少爷和我同庚,不如哪天请他进宫来,和我说说话。”皇上笑着说,的确,他也不过还是个少年。

    “使不得,使不得,皇上将天比地。”高明臣惶恐的说道:“没的让他污了圣听。”

    “这么说可就太见外了,高家人才辈出,绝非凡夫可比。”皇上似乎对吉星格外感兴趣:“我还是幼时见过他几面呢,如今一晃已经多年不见了。”

    吉星小的时候,偶尔会随着高太傅进宫。

    皇上跟高明臣说完了,又对吏部尚书衣大人说道:“令郎大婚,我派宫人送了一对明珠做贺礼,前儿他们收拾库房,又收拾出许多稀奇古怪的西洋玩意儿。我听说令郎平日里便喜欢摆弄这些东西,也一并送了他吧。”

    “臣替犬子多谢皇上赏赐。”衣大人连忙跪谢。

    衣旭成亲的时候,宫里的确是送了赏赐。

    第二天一早,衣大人夫妇便带着儿子和儿媳到宫门前谢恩,这也是素来的规矩。

    皇上在早朝上提到了衣旭和高照,谁也没多想。

    皇上必竟还年轻,对同龄人自然感兴趣,又何况这两位是世家子弟中顶顶不成器的。

    一个痴傻,一个顽劣。

    甚至有些大臣在心里偷偷的幸灾乐祸。

    毕竟无论是高家还是衣家,都位极人臣。出了这样的后人,便是家门衰败的征兆。

    此时太阳已经升高,众人看看时辰也差不多了。

    只是太监也请示过了,皇上也没什么事,因此早朝也就散了。

    下了朝后,永王并没有出宫,而是和皇上一起去给太后请安。

    “请叔父先行。”皇上让永王走在前边。

    “不可不可,陛下贵为天子,臣应当所随其后。”

    “如今已经下朝,便不行君臣之礼了。您是长辈,理应在前。”

    第497章 走街串巷小货郎

    京城往南七十里,有个施家村。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宰羊,做豆腐、炸丸子,忙得不亦乐乎。

    农家日月总是如此,只有到快过年的时候,才会专心地做些像样吃食。

    今日天气好,一条街上各家门前都有做活儿的人。

    大家互相搭着话,手上也不停地忙,两不耽误。

    腊月里虽然没有农活,可却是一年中最累也最隆重的。

    尤其是祭祖用的贡品,那可是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小孩子们一大群混在一处,追着打着闹得很欢实。

    平日里家家都是粗茶淡饭,进了腊月才沾荤腥。

    小孩子们都盼着过年,打从入了冬就开始天天数着日子过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