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18小说

手机版

PO18小说 > 其他 > 咸鱼飞升 > 第387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87页

    梓墨激动道:“我们要做什么!全听院监师兄安排!”

    子夜文殊吐出一个字:“等。”

    “等、等?”

    子夜文殊道:“回去吧,明天继续读书。”

    有弟子在他眼中看见一闪而过的笑意,快的像是错觉。

    弟子们走远之后,才开始窃窃私语。

    “话已经挑明了,怎么还要等?”

    “等就等,别擅自行动。小心坏了院监师兄的安排。”

    箐斋:“你说那匣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你不好奇吗?”

    梓墨:“当然好奇啊,但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哦。”

    ……

    与青崖表面静默,实则热烈的气氛截然相反,华微宗是真正的静默。

    虚云正在乾坤殿打坐。

    他的化身死在宋潜机剑下,本体随之受创,又在最虚弱时遇刺。如果没有收集多年的灵丹妙药,如果不在华微宗,他已经死了。

    那刺客被众人追到断山崖,从崖上一跃而下,生死不知。

    他练了无相传授的功法,体内灵气已化为血色,不敢请有名的医修诊治。

    但他的伤势飞速恶化,加上战事未休,时局紧张,不得不向何青青妥协。

    他不放心何青青,那女修像一尾美人蛇。他让袁青石与何青青同行,接近对方,名为陪同,实为监督。

    何青青一到华微宗,还未见到虚云,反而被众人簇拥着,游览华微风景。

    湖边看荷花,逝水桥看锦鲤。华微宗做足了招待贵客的姿态。

    “这便是我宗门重地‘摘星台’。”袁青石道。

    然而天公不作美。今日起了大雾。

    登高远望,不见山中风景,只见云海茫茫,天地间素白一片。

    那张石桌还摆在亭中,闻名天下的英雄帖也在。

    华微宗众人此心情很复杂,它既是荣耀,也是耻辱。

    写这四句诗的时候,宋潜机还是一个小小的外门弟子,而今却是一方王者,宗门大敌。

    何青青坐在石桌前,忽而抽出匕首。

    寒光一闪,素手翻飞。华微宗众人惊叫出声。

    “我刻几个字而已,你们紧张什么?”何青青悠悠笑道。

    袁青石又凑上前看,只见石桌上出现四句诗:

    “踏破艰险血温热,云压仙山路难择。”

    “他日掌得太阿柄,敢教天地换颜色。”

    “好字、好诗!”

    仙音门弟子赞美道:“掌门写得真好!”

    袁青石看了看诗,又看漫漫云雾,笑道:“正午时分这雾就散了,华微风光尽收眼底,姹紫嫣红,很是好看。何掌门若不愿等,我还可以施展华微剑,以剑气驱散这片遮眼的浮云!”

    何青青站起身:“不必等了,替虚云掌门疗伤要紧。”

    “何掌门高义!”

    这次连华微宗众人也开始赞美她。

    没有人不爱听好话,只是何青青近些日子听过太多,已听得有些倦。

    不过听人绞尽脑汁地说好话,总比被人吐口水要好,好千倍万倍。

    一片赞美声中,忽有个仙音弟子小声惊讶道:

    “咦,这桌上怎么还有一首诗?”

    “祝心,别扫掌门的兴致!”

    她立刻被人喝止。

    但何青青已经转回头,看见了桌上的字。

    除了英雄帖、还有英雄帖旁她的诗,石桌角落竟然有第三首诗。

    笔触硬朗,而字迹秀丽。

    “我认得,这是陈师妹、咳,陈红烛的字。”袁青石恍然,“我想起来了,她叛宗下山前夜,来过摘星台。想来就是那时候写的。”

    众人又纷纷围上前。

    何青青的指尖划过石桌,一字字轻声念道:

    “明月别枝花别风,君向千渠我向东。”

    她笑起来,原来是首离别诗。

    明月离开枝头,落花飘零风中,那人回到千渠,而我独自往天东洲去。

    何青青心想,拿不起放不下,只敢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写离别诗,倒也不过如此。

    她向下看,目光忽然一凝:“风花雪月应笑我,心在玄天第九重——”

    这两句一出,先前的明月和花朵都化作前行路上的风景,一股豪情跃出石桌,直冲九重天上。

    何青青怔了片刻:“仅凭这一句,我是写得不如她。”

    她竟重新拔出匕首,要抹去自己写下的诗句。

    袁青石不愿见她皱眉,急忙道:“不如就不如呗,也不至于毁掉。不,我没觉得不如!”

    第201章 相顾无言

    若单论对仗和格律韵脚, 这三首诗都是半吊子打油诗水平。

    写诗的三人不是青崖书生,谈不上有多深厚的诗词水平。唯一曾在青崖进学的何青青,当年戴着面纱躲在角落, 心思全扑在练琴上, 与学院的热门诗社无缘。

    英雄帖胜在笔力深厚, 飘逸潇洒字形多变,尽显书法造诣, 寻常修士凝望片刻,便觉一股雄浑气势扑面而来,令人心神大震。

    而陈红烛、何青青的诗,也蕴藏着“百花杀”的瑰丽剑气、“九霄环佩”的辉煌琴韵,以及写诗者的非凡志气。

    有这三首珠玉在前,后来者见到,哪还敢在此地留书。

    袁青石刚出言阻拦,周围人便纷纷附和:

    “掌门, 这两首诗各有千秋,但我们更喜欢‘敢教天地换颜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