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18小说

手机版

PO18小说 > 历史 > 铁匠家的小娘子 > 第70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0页

    等赵归将目光落到小妇人身上时,便见她面上毫无血色,白的好似能透光,便是唇上也无半点颜色。

    他连忙对三爷喊:“三爷,停车!”

    三爷勒住骡子,将车子缓缓停到一边,转头问:“怎了?”

    周梨花也忍着难受劲,看向赵归,用眼神询问他怎么了。

    但下一刻便听三爷‘嚯’了声,道:“丫头脸色怎么这般难看?”

    周梨花闻言,下意识伸手摸了摸脸。

    她只觉得难受,却看不见自己的脸色。

    担心误了时辰,见不到老人家最后一面,便咬咬牙道:“我能忍,咱还是快点走吧。”

    赵归却面色严肃地将她抱下车,不容她拒绝:“离得不远,我们走回去。”

    那如何能行?

    若是因她耽搁了时辰,见不到老人家最后一面,便是赵归不埋怨她,她也会怨怪自己的。

    她推了推赵归,退而求其次:“不若你先跟三爷乘车去,我自己一个人在这里歇会儿,慢慢走过去。”

    赵归对三爷道:“三爷,您先行,我们走去。”

    三爷迟疑片刻,见赵归显然已下定了决心,便只能谈了口气,道:“你倒是个晓得心疼妻子的,不像你那个混账爹,我回去与你外祖母说说,让她等等再走。”

    说这便挥着鞭子,喝了声,骡子霎时便疾驰而去。

    周梨花被赵归急的快哭了,外加身子难受的很,这般一着急,脸色更是难看。

    她道:“这事哪是能等的!”

    人若是想活多久便活多久,就不是人了,是神仙……不,是地府里的官儿!

    赵归转身走到旁边的荒地,弄了些枯黄的干草垫在地上,又将她抱到枯草上,说:“先歇一歇,等缓和了,我背着你走。”

    她见他这幅说不听的样,明知自己那他半点法子都没有,便只能闭着嘴,躺在枯草上假寐。

    总归她劝也劝了,他不听她又不能逼着他。

    赵归是头倔驴,现下只能等着她身子舒坦些再说。

    她实在难受,肚子一抽一抽的疼,也不知是不是吃坏了肚子。

    这般躺着假寐了小半个时辰,周梨花脸色瞧着才正常了些。

    她睁眼坐起来,喊赵归:“我舒坦了,我们快些吧。”

    赵归便在她面前蹲下,道:“上来。”

    虽有些丢人,但情况紧急,容不得她耍性子,便老老实实地趴上赵归的背。

    赵归走路很稳,比三爷那辆木头轮子的车稳的多,他大步往前走,周梨花没感觉到半点颠簸。

    想起赵归为了自己,可能要错过见他外祖母最后一面,便觉得心疼他,又觉得愧疚。

    但心底却也同时暖的很,心想赵归对她真好。

    走了一小段路,她便又开始犯困,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第35章 丧葬(二更合一,补22……

    直到到了玉河村村口,赵归才将她唤醒。

    她从赵归背上下来,举目瞧着前面的村子。瞧着是个大村,一眼望去到处都建着屋子。

    赵归向村子里走去,她连忙跟在他身后。赵归步子大,她近乎是小跑着才能跟上。

    大抵是因为方才睡了会儿,她现在不觉得难受,肚子也没什么感觉了。

    两人很快便走到村子中间的一处院落前。

    这是个不算大的院落,比她家院子瞧着还要小不少。

    有个中年男子瞧见赵归,走过来板着脸训赵归:“你怎么才来,祖母等着见你,还不快去!”

    这话的意思是赵归外祖母还没走,周梨花松了口气。

    院子里挤了不少人,她跟在赵归身后,没机会多看,也未来得及与任何人交谈,径直进了主屋。

    卧房两侧的窗子都打开着,瞧着不算昏暗,只是有些难闻的气味仍未消散。

    周梨花知道,这是老人屋里都有的味道。

    屋里的人见到赵归来了,都让开一条路。

    赵归走到雕花磨损严重的老木床前,‘扑通’一声直挺挺地跪下,没有半点迟缓。

    这一跪十分结实,若地不是泥地,而是用石头铺的,怕是他的膝盖骨都要碎了。

    周梨花有些心疼,但老老实实跟着跪在赵归右边,稍微往后一掌的位置。

    泥地有些潮湿,她忍着不适,小心翼翼地抬头看向床铺。

    一个中年妇人对床上的老人说:“娘,赵归来了。”

    厚重的被褥下,老人挣了挣手,中年妇人连忙将被子掀开一些。

    一只穿着粗布内衫胳膊伸出来,那只手十分干枯,皮肉都好似要脱离骨头似的耷拉着,手背上布满了老人斑。

    手指都伸不直,颤巍巍的胡乱指了个方向。

    屋子里静的仿佛掉根针都能听到。

    老人的声音虚弱得很,好似用尽了最后一口气喊了声:“畜生……大畜生生的……小畜……生……”

    周梨花抬头,往床上看去。

    只能看见厚重的被子,和一只耷拉在床外面的手,以及床头露出来的一丁点白发。

    本以为老太太是要交代遗言,却不明白这老太太为何会骂人。

    尽管老太太声音虚弱,却也能听出其中怨怼。

    难不成她临死前要见赵归一面,仅仅是为了骂他一句?

    古人常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究竟是何等的深仇大恨,要在临死前将人骂一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