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页
吉安抿了抿嘴, 尽量不让自己的豁牙露出来。可惜一开口还是露了馅。
“我没捣蛋, 这颗牙是在我吃饭的时候偷偷掉的,我差点就吞进肚子里啦!”
孟玉裁心想, 两个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也确实到了该换牙的年纪。
跟大孙子强调了一些换牙的注意事项, 她又担心起了正事。
“眼瞅着就得参加比赛了, 吉安, 你这样说话难不难受啊?”
“还行。”
吉安不觉得难受, 只有听的人难受……
何况弟弟缺牙的样子他已经看习惯了, 早没了最初的嫌弃。
即便自己也变成了小豁牙, 他也能坦然面对命运的捉弄了。
吉安给奶奶背了一段英语的演讲稿,表示自己适应良好。
孟玉裁听不懂英文,便询问地看向儿媳妇。
“还挺好的。”项小羽违心地说。
过几天就是正式比赛,现在纠结孩子的口齿问题没意义,还会影响吉安的心态。
而且自从吉安掉了牙, 她和小宋哥对这次比赛的态度就变成了重在参与。
思及此, 她又在心里默默叹口气。
少儿组的比赛,与大学生组和青少年组不同。
另两个组的报名人数多, 比赛是分为预赛和决赛的。
而少儿组的人数较少, 一局就能定输赢。
所以, 他们夫妻为了让首次参加大型比赛的儿子把握住唯一的机会,帮他们提前在家做了许多准备。
除了正式的演讲内容以外,还把评委老师有可能会提问的问题,也演练了好几遍。
两口子每天陪着儿子说英语,比自己学外语那会儿还认真,口语水平突飞猛进。
然而谁能想到呢,他们投入了这么多精力,种子选手宋吉安却临阵变成了口齿不清的豁牙子。
只能说一句造化弄人了……
*
少儿组的比赛地点被定在省艺术剧院的一个小剧场里。
家长和亲友们被准许进入会场,欣赏小朋友们的演讲。
正式比赛这天,在家放寒假的宋恒和宋悦都陪着侄子们来到剧场,给双胞胎排面。
“一会儿上去演讲的时候别紧张,只把下面的观众当成萝卜头就行了。”宋恒给两个小孩微调了一下领结的位置,“上去好好讲,讲完以后小叔带你们去西餐厅吃好吃的去。”
延安收回在剧场里四处打量的视线,偏离重点问:“西餐厅里能吃什么?”
“你去了就知道了,全是好吃的。”宋恒在他的小肚子上拍了拍说,“你俩都瘦了,给你们补补。”
这家西餐厅在解放前就有了,前些年改制,被改成了国营饭店,最近又重新变回了西餐厅。
他这两年不是在部队训练就是在军校读书,这个消息还是前两天听朋友说的,西餐厅里具体是什么样,他也说不准。
叔侄三人谈论着西餐厅,负责去帮孩子们抽签的项小羽也回来了。
“吉安二十号,延安二十三号。”
“嫂子,一共有多少人参赛啊?”宋悦拉着侄子们坐进第二排的观众席。
“三十个,咱家两个小朋友的位置还不错。”
只凭当初报名时看到的人数,项小羽以为参赛者至少得有五十人的,看来报名面试的时候,还是筛下去很多人的。
不过,即便只有三十个参赛者,这个小剧场还是被坐满了。
像他们家这样只有三个家长陪同的算是人数少的,好多家庭是老少三代齐上阵。
“咱们准备得还是不够充分。”宋悦瞧见旁边有个家长带来了一大捧绢花,不禁后悔道,“早知道咱们也从家里带点花来了,得奖拍照的时候捧着。”
项小羽心说,万一她家的两个小豁牙没得奖,这捧花岂不是尴尬?
然而,听完前三个小参赛者的演讲后,项小羽突然就乐了。
没想到这场比赛的豁牙率还挺高的……
三个小朋友居然全是缺牙的?
第二个小男孩的两颗大门牙都掉了!
宋恒笑着跟侄子们调侃:“你们这个少儿组比赛,应该改叫‘换牙组’才更贴切。”
旁边一个老太太听了,插话说:“少儿组的参赛小朋友都是初中以下的,最大的才十二岁,六至十二岁正是孩子的换牙期,这没什么稀奇的。”
宋悦看到第四个上台的小姑娘明显比前三个的年纪大,至少得有十岁了,在口头表达上,比前面的孩子强了许多。
她担心道:“咱家孩子才六岁,跟人家十来岁的孩子一起比赛,这也太吃亏了。”
项小羽一边留意着台上小姑娘的发言,一边解释:“评委应该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问答环节,会根据年龄设置不同的难度,这个小姑娘的问题要比之前那三个孩子的问题难一些。”
每个小参赛者上台以后都要经过三个环节的考验。
先是进行简单的英文自我介绍,自报家门。
然后用英文回答其中一个评委的提问。
回答了问题以后,才能正式进行演讲。
能来参加比赛的小朋友,大多数准备充分,能将演讲稿倒背如流。
这些孩子的演讲稿基本都不是自己写的,演讲内容的差异其实是各自家长和老师水平的差异。
所以这场比赛真正能拉开分数的环节,不是正式演讲,而是那个与评委对答的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