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18小说

手机版

PO18小说 > 重生 > 好女难嫁 > 第187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87页

    当地的布政司与按察使早与蜀王勾结成势,但因着今年江南的土地测量事件影响的有些远,蜀中众官员自是早收到了消息,且严阵以待,就怕督察史与巡御史嫌事闹的不够大,再将苗头指向蜀中各地。
    徐知安先去成都府交置了信印与敕令,一气儿拜访了诸处上官,将江南之事尽数陈述了一遍,指明江南之事的开端与变故,故意说了一通督察使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而陛下又是如何顺水推舟借故将江南的大商与大世家尽数薅了个遍又说,即便如此,江南的那些雄缁重财尚不足以支撑陛下建成西山的皇家林苑。
    天下财物三分,一分在江南,一分在湖广,而另一分,则在蜀中。
    如今,江南事毕,湖广也多有波及,只蜀中,间了无数重山水,才稍有保全。
    之后又给诸官员吃了一颗定心丸,说蜀王财富甲天下,若是陛下有意收敛蜀中的财物,那必是冲着蜀王去的,毕竟,一个蜀王所拥有的财富已远超过了皇上拥有的财富么,所以,诸位大人只管放心好了。
    放心?
    这下子是完全不敢放心了。
    没多久,就有了蜀王与百族山民们争抢盐井而引发的事端。
    巡府大人就让徐知安前去平息事端。
    在山上待了七天,徐知安虽不动声色,心里却早有了谋算,只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再行动。
    让山民修路,是他入蜀时就定好的规划。原想着,自己说不得要一寨一寨的前去游说,才能将各寨的山民们集起来,谁料,事情这般巧,这些山民竟为了别的事自发就聚起来了。
    这事,天都成了,他若不成,便是罪责。
    让山民们由攻打蜀王转为修路,很难,好在各寨的首领头人们都支持他的决定,没法子,箭在弦上,发则伤人,不发则伤己,这关头,定是要想法子松掉弓弦的。
    而更难的则是,粮食。山民若同意修路,工粮要从何而来?总不能山民自己垫补吧,自来就没有这样的便宜事,山民根本不会愿意,况且他们也承担不起这样大的役程的各项支黜。若这粮要州衙出,虽是应该,但徐知安知道,南浦州衙穷,仓里的急救粮根本应付不了这样的支黜
    那就只能打蜀王的主意了。
    巡府原就被徐知安的一句蜀王富甲天下吓的心惊胆战,接着再收到一封特意说明蜀王富甲天下的书信,更是吓的冷汗直流。
    王府一众属官也吓的心惊肉跳。
    这是要搞事啊!
    一句蜀王富甲天下不算什么,两句蜀王富甲天下也不算什么,千句万句的蜀王富甲天下,这话要是传出去,得,既使蜀王无意造反也不得不造反了。
    那么,蜀王一带与蜀王府交往过密的官员们不是叛贼也是叛贼了。
    这位知州,看着年纪轻轻,文质彬彬,行事怎么如此的老辣狠毒呢?
    这作派,简直比鹰犬之辈还刁钻狠辣,浑不似如今朝上的那些读书人。
    王府属官只得俯下姿态前来相询,问徐知安到底是何意图。
    徐知安微微一笑,端的光风霁月,开口就道:请蜀王悯其属地山民,山民们自发聚在一起要修山路,做的是千秋之功,蜀王富甲天下,何不悯其辛劳苦难,捐出一仓的粮米来以援山民,不是什么难事吧?
    一仓米粮?
    蜀王建了三个粮仓,一仓能装一季的税粮,这一仓,至少三百万石,要蜀王舍了一季的粮米给山民,简直比割刀还痛。
    但若不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知州联合山民闹将起来
    若杀他一人能平此事,蜀王定要将徐知安斩成千百块,否则,愤恨难平。
    可惜蜀王了悟的迟了,当他听到蜀王富甲天下一话时,蜀中万千民众也听到了,甚者,已被出蜀的商人流传去了外面。
    为保尊享地位,也为了打消皇帝的疑心和鹰犬们的贪心,蜀王不得不舍小保大,舍出一仓的米,以平息这样的祸端。
    这样,外面的人应该不会相信他有造反之心吧?
    蜀王定是在梦里也要杀掉的人,一定是徐知安。
    可惜,蜀已错过了斩杀此人的最佳时机,如今的徐知安,整个南浦州的人都知晓了他的名气,再要斩杀他,就真正的犯了众怒。
    修路原就是大役,蜀王的米粮又送的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在舍家资,这一闹,消息四散开来,附近州县山寨的人也敢集似的涌了过来,只想在这个寒冬里,能弄口吃食。
    蜀王见此,且悲痛且心安,痛于自家要消耗更多的粮米,安于些举,他的名气也传出去了,外面的人对他,总算是放心了。
    徐家三人听他讲述之后,齐齐抚额叹息:果然,这皮相长来就是为骗人的,多俊的一张脸,多黑的一颗心。
    不过,黑的好。
    以后呢?你总不能与蜀王一直交恶。
    以后待路修好之后,我会上折为蜀王表奏,让朝中诸人都知道蜀王的义举,再于山路间立一方大石,请人将蜀王之功刻于其上,使得天下人,人人知晓。
    徐家三人:好,好毒的心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